中国式恋爱——“妈宝男”折射出现在我国恋爱价值观
这档全新的恋爱节目一改过去男女嘉宾电视择偶的互选模式,而是由征友者父母代劳,首期节目中五位男嘉宾退居二线,男方父母与女嘉宾直接对话,并全权决定婚配可能。对女方中意的父母以亮灯形式表达意愿,女方获得三组以上家庭青睐即进入女嘉宾反转环节。其间,男嘉宾通过电话与父母沟通,并享有爆灯权;女方最终决定心仪家庭,牵手男嘉宾。
“男女嘉宾互不见面,由父母决定儿媳人选,怎么看这节目都像是时代的退步。”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婚姻自由的社会法则通行多年,这种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老婚配方式重新摆上台面的做法,似乎与时代相悖。真正让部分观众感到“情绪炸裂”的主要在后面,首期节目中有部分男嘉宾的家长,在讲述选择儿媳标准时,大谈“方便生养”“居家干活”“照顾儿子”等条件,几乎无视女性在家庭中应有的地位。还有一位家长在面对一位40岁离异女嘉宾时,搬出了类似于“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的言论,丝毫不顾及女方的面子。
家长已经如此,节目中男嘉宾的表现也令人无语,对于父母明显带有歧视意味的说辞,男嘉宾普遍表现得理所当然,而在阐述个人择偶标准时,也把外貌、身材挂在嘴边,并且不约而同地要求女方“能照顾自己”。“妈宝男”“巨婴男”等称号,很快被用来形容节目中男嘉宾的通病,并被不少观众调侃,男嘉宾是要“找妈”而并不是找妻子。
争议由此而起,并迅速从一档节目的播出效果,逐步演变成对我国现代社会恋爱价值观的讨论,网络间随处可见对“妈宝男”的痛斥,对家长陈腐恋爱观的反对。有观众甚至将板子打到了节目组身上,认为节目的设定一开始就展示了极端男权的三观,缺乏对现实的关照。对此,《中国式恋爱》的节目监制刘原并不同意,“节目组之所以敲定‘带父母来恋爱’的创意,就是考虑到在恋爱环节中父母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我们的初衷有两个,一是促成良缘,二就是探讨恋爱问题的代际沟通,用规则和恋爱场景的外壳,让单身男女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一次恋爱观念和情感的碰撞。”
“父母坐在前台并不意味着父母‘包办’,即使在国外,男女要结婚还是要带给父母看的,获得祝福或者认可。”刘原解释道,节目中男嘉宾也拥有充分表达自己观念的权利,爆灯权也可用来表明态度,父母并不是有些评论认为的“专权”。而对于节目中部分家长表达的择偶观,刘原表示可能也有误解,“中国人似乎天生对婆婆和媳妇的关系特别敏感,目前观众只看到了第一期是男选女,类似‘找个干活的媳妇’这样如今已经不为年轻人认可的观点,现实中也确实依然存在于很多长辈的观念里。”他认为,将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呈现在节目中也无可厚非,因为一旦出现由此导致的牵手失败,也许反而会促使家长反思。
据他透露,观众反应最激烈的赵浩然的母亲,其实通过节目的录制她发现了自己与儿子之间的情感隔膜,节目录制后母子俩有了人生中第一次彻夜长谈,也修复了亲子关系。此外,节目中男选女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第二期就将出现反转,由女嘉宾坐进第二现场,变成“丈母娘选女婿”。“首期大家可能天然觉得婆婆会为难媳妇,那第二期丈母娘看女婿,会不会越看越欢喜呢?我们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会看到更多的现实问题。”刘原说。
专家观点
客观呈现之外还要做价值观引导
节目中男嘉宾的亲友对女嘉宾“能生养”和“会干活”的要求,体现了一种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婚姻是为了传宗接代,“生养”本身就是一种生殖文化,而“会干活”则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秩序,这些都是腐旧得发霉的落后价值观。至于对于女性价值随着年龄增长而贬值的言论,在现代社会也普遍存在着,但存在并不一定是对的,它是将女性物化的表现,希望女性年轻漂亮,而不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种落后的价值观不应该得到强化。
至于“妈宝男”和“巨婴男”,在现实社会中也确实存在。我国独生子女生育政策实行很多年,家庭中所有的爱都给了一个孩子,很多时候是母亲帮忙代劳所有事务,母亲也特别乐于做各种安排。这种男性即便从生理上断奶,在心理上也没有实现“断奶”,未来很难对家庭承担相应的责任。
与之相反的是我国现代女性日趋独立的趋势。尽管独生子女政策对男女平等,但我国传统社会对男孩儿的偏好,更容易使男性出现这种问题。而社会本身又对男性的担当有更高要求,当他们出现这种问题时,就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
这种现象出现后,我们其实需要注意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走向,以及应当呈现怎样的价值取向。作为一档恋爱节目,所谓中立地呈现并不是真正的客观,中立其实是带有价值评判的,并且会对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独立女性在婚姻面前已经有很大的阻力,而大众媒体更应该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不是光呈现就够了,过多地展示这种现象并无意义,应该做一些价值观的引导。(来源:北京日报)
版权声明
本栏目文章内容及案例图片均为爱无界或爱无界会员原创作品,版权归广州爱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会员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及引用,剽窃必究!
相关阅读
美国男性婚姻责任感分析:他们是否值得托付终身?
对于想找外国人结婚的单身女性而言,美国男性的婚姻责任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许多人既向往美国男性在恋爱中表现出的独立与平等观念,又担心他们是否能在婚姻中承担起长期的责任。文化差异、价值观的不同,以及社会对婚姻的定义,都可能影响美国男性在婚姻中的行为模式。通过深入分析他们的责任感来源和表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判断是否值得与其共度一生。
新西兰夫妻团聚移民政策:申请条件与流程全解析
对于希望通过跨国交友与新西兰伴侣团聚的单身女性来说,了解新西兰的夫妻团聚移民政策至关重要。新西兰以其优质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移民体系吸引了众多国际交友申请者,但申请过程复杂且要求严格。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西兰夫妻团聚移民的申请条件、所需材料以及具体流程,帮助您高效完成申请。
新西兰结婚移民条件全解析,开启跨国幸福之旅
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单身女性渴望与外国伴侣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新西兰,凭借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完善的社会福利,成为众多人心中理想的结婚移民目的地。那究竟满足哪些条件才能成功通过结婚移民新西兰呢?接下来就为您详细介绍。
老人移民澳大利亚条件:如何为晚年生活开启新篇章
澳大利亚以其高质量的生活、完善的医疗体系以及宜人的气候,成为许多老年人理想的移民目的地。对于希望与子女团聚或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来说,了解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老人移民澳大利亚的条件,帮助您规划未来的生活。
中国老人移民加拿大的福利:为晚年生活增添保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老人选择移民加拿大,享受其优越的社会福利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加拿大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福利保障。对于希望通过婚姻移民的中国单身女性来说,了解这些福利不仅有助于规划自己的未来,也能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60岁恋爱者如何应对子女的看法:化解家庭矛盾,追求幸福晚年
对于60岁的恋爱者来说,寻找伴侣不仅是情感上的需求,更是为晚年生活增添幸福的重要一步。然而,子女对父母再婚的态度可能会成为恋爱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如何化解家庭矛盾,争取子女的理解和支持,是60岁恋爱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50岁以上恋爱人群的择偶标准:寻找晚年的幸福伴侣
随着年龄的增长,50岁以上的单身女性在寻找伴侣时,择偶标准往往与年轻时有所不同。这个阶段的女性通常更加成熟、自信,对生活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期待。她们在选择伴侣时,更注重的是情感的契合、生活的质量以及共同的价值观。本文将深入探讨50岁以上恋爱人群的择偶标准,帮助她们在寻找国际交友伴侣时,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中老年恋爱时如何展示自我魅力——打造独特的个人魅力,遇见跨国爱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老年恋爱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对于想找外国人结婚的单身女性来说,如何在恋爱时展示自我魅力,吸引异国他乡的伴侣,成为了她们的核心需求。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打造独特的个人魅力,轻松应对恋爱场合。
60岁单身女性恋爱的心态调整
随着年龄的增长,60岁的单身女性在寻找伴侣时可能会面临一些独特的挑战和心态上的调整。恋爱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单身人士来说,找到合适的伴侣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以下是一些心态调整的建议,帮助60岁的单身女性更好地应对恋爱过程。
50岁左右女士恋爱的心理准备:拥抱新生活的勇气与智慧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50岁左右女士开始考虑重新进入恋爱市场,寻找自己的幸福。在这个年龄段,恋爱成为了她们结识外国朋友、寻求婚姻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做好50岁左右女士恋爱的心理准备呢?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顺利开启新的感情生活。